開學前的最後一個週日,天氣大好,不出去遛一遛就太對不起暖暖的冬陽了。聽說內灣線沿線的櫻花已經開了,於是老吳開車帶我們去看花,可惜櫻花開得不多,所以就轉往大山背休閒農業區去碰碰運氣囉!
過了萬瑞森林遊樂區之後,山區小路旁,有越來越多的櫻花已經綻放了~
偶爾還有幾棵白色的李花點綴其中。
假日前來爬山、賞櫻的人不少。
我以前只知道這裡是「賞螢」和「賞油桐花」的好地方,原來這裡也刻意的栽種了許多櫻花,讓住在附近的我們可以不用跑到九族文化村去人擠人,也可以欣賞到美麗的櫻花。
這裡原來是「豐鄉國小」,已經廢校多年了,在客委會與熱心鄉親的努力之下,給予這塊土地新生命。
還記得他嗎?漫畫家劉興欽先生的作品在內灣有展出,而他就是大山背人,也是這所國小的畢業生。
小時候媽媽總是說,不認真唸書以後只能嫁到大山背去,那時候通往大山背的是一座竹橋,經常被湍急的河水沖走,嚇得姊妹們只好認真唸書,以免長大後面臨悲慘的命運(真是愛說笑!!!)由此可知,在老一輩人的心目中,大山背是多麼偏僻的地方啊~(雖然九讚頭以前也很鄉下!!)
學校的正門兩旁也種了櫻花樹。
灑落一地的櫻花瓣煞是美麗!
原來這個時節是這裡的櫻花季啊~~~(我真是太不瞭解自己的家鄉了)
這就是「大山背客家人文生態天文館」
一樓販賣著許多東西
裡面還有餐廳喔!好吃的「牛汶水」這裡也有賣!
而正值盛產季節的「三寶柑」,聽說是進貢日本天皇的橘子,三斤一百元,買回家吃,你也可以享有天皇級的待遇喔~
日據時代的教室走廊還保留著。
換個角度看她,真美啊!看來學校保留的也只有這一小部分了。
小小的廣場就是以前學生的活動場地。
從廣場往外看,就是一大片的山,難怪以前的人都不會近視!
還是來賞櫻吧!
啊~~~花比人嬌
來野餐的小孩,才不管你櫻花開滿山呢!東西吃完比較重要!
別忘了,二月底之前,抽個空來大山背賞櫻花喔!
冬天的油羅溪水量挺豐富的,還有人在溪裡釣魚呢!
沿著溪畔開車,竟然在堤防邊發現兩棵盛開的桃花樹,這是我第一次聞到桃花如此濃郁的香味。
來個特寫吧!
沿著河堤散步,看到了熟悉的房子、樹木和景物,小時候在這裡生活的場景,就這樣一幕幕的在我腦海中快速飛過。
我老了!我開始懷舊了!!!
看到了在河堤上曝曬的蘿蔔絲,讓我感動得說不出話來。
另一邊則是快曬好的蘿蔔乾,好熟悉的味道,讓我好想念「菜脯蛋」喔~
小時候其實沒有這座河堤,河堤原本也是河床的一部份,只因為多次颱風來襲,加上砂石業者的開採,河床的地貌也漸漸有所改變,而我也只能這樣緬懷過往了!
此時,捲起袖子的老吳,是想揍兩個壞小孩的屁股嗎?
是「牽手」散步啦!
步下堤防的我們,繼續去懷舊囉!
這是我最初的學校,雖然我只念了一年多,卻有很多深刻的記憶在心頭!
橄欖,就是其中之一。每到了橄欖盛產的季節,學校會請工友摘下橄欖,分送給每個小朋友,想當初我還沒唸書時,就只能看著姊姊們帶回一袋袋的橄欖,在旁邊流口水!在那個生活不富裕、教育不講究花俏、包裝行銷的年代,學校能有這樣的作法真的讓我深深感動,至今難以忘懷!
現在只能在地上撿些掉下來的橄欖,實在是不過癮,所以只好打電話給自稱是「惡勢力」的老友,前來拔刀相助:跟學校借鋁梯,爬上去正大光明的摘!
趁著摘免錢橄欖的時候,父子三人在操場玩了起來!
我以前就是在這排教室上課,當然不是現在的樣子,而是木造房子囉~後面的大水泥廠依舊在運轉,小時候很羨慕不用上課的工人可以爬上高高的樓梯(上課經常在做白日夢)!
聽說學校的橄欖樹雖然被砍掉不少,改種其他樹種,但是每年還是會辦理「橄欖節」,讓這個優良的傳統繼續維持下去!
一水桶撿的和摘的橄欖,讓我的心像今天的太陽一樣暖暖的。剩下的工作就交給老吳了,我只負責吃「甜蜜的回憶」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