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四草搭完竹筏後,看到附近地標有[北門鹽田],我們就開車過去參觀囉!這裡其實很荒涼,只有這個晶鹽驛站的LOGO是最新的!
這裡原來的名字叫做安順鹽田。從1921年開始營業,成為日據時代台灣第一個瓦盤製鹽工業區,到1995年被經濟部工業局徵收為南科園區使用而結束營業,長74年的曬鹽工業,正式走入歷史。
現在叫做[鹽田生態文化村]
旁邊有兩三棟宿舍,都已經沒有人住,因為這裡的鹽場早就結束營業了,只剩下其中一間記錄當年鹽田生活的小展覽室,另外還販賣一些手工藝品和鹽類加工製品!
雖然展覽室裡的相關記錄照片不多,但是外面還是看得到當年鹽田的景象,所以還是來外面走走比較實在!
這一大片鹽田就是瓦盤鹽田,仔細看到地板上真的是以一片片瓦片拼貼而成的。
小東看到一小堆鹽,好奇地走上前去玩耍!
安順鹽田除了瓦盤鹽田之外,還有一般的土盤採滷鹽田,這一部分的面積比較大,跟南台灣其他地方的鹽田一樣,不像瓦盤鹽田這麼特別!想要體驗採收鹽的趣味,也可以跟展覽室報名喔~~~
這裡還有一座小鹽山,非常地堅硬紮實,工人們正在整理中...
陽光下的鹽田,顯得十分刺眼,還好不是日正當中,所以我們還是走到鹽田裡去玩啦!
這一窟圓圓的水池叫做鹽滷,是讓海水快速變成鹽的秘密武器喔!
這裡其實還有一個小小的景觀台,可以讓我們仰望天空看戰鬥機飛翔!
也可以遠眺魚塭和市區
台灣的鹽田文化已經沒落,但是我好喜歡看鹽田風景,也許是那一望無際卻又孤獨存在的感覺吧!
剛才在展覽室裡,吃米不知米價的家庭主婦,買了一包自以為很便宜的粗鹽(50元),拎在手上,準備回家泡澡用,殊不知在台鹽專賣店裡一包50公斤的粗鹽,也不過175元。不過我是來刺激台灣經濟成長的,有啥關係呢???手上拎著的那包粗鹽,雖然拍起照來有點突兀,不過...
我喜歡這張剪影,因為有飄逸的感覺,還有細長的美腿!哈哈哈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