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日趴趴走~我們趁著十一月底還有艷陽高照的假日早上,開車來到位於苗栗縣的出磺坑礦場參觀。先來說一說出磺坑的故事:
1861年漢人「邱苟」在後龍溪南岸發現了油泉露頭,用人力挖掘約3公尺深的井,採油販售供點燈用,成為台灣的第1口油井,當時只知「硫磺」而不知「石油」為何物,故名之「硫磺油」,其產地亦因而取名「出磺坑」。光緒3年(1877年)聘請美國油礦技師及購買蒸氣動力頓鑽機器,在現今出磺坑吊橋附近溪邊鑽井,這是台灣有史以來第1口、也是世界第2口(第1口在美國賓州),以現代化鑽機鑽鑿的油井,油井深度約120公尺,每日產油約950公升,但接下來的開發卻因美國技師的合約期滿離去而全面停頓。日本在1895年占領台灣後,開始了出磺坑油井的積極開發,陸續設立製油所、事務所、員工宿舍及醫務室等簡易設施,以應付工作人員急遽增加的生活所需,並設立小學及礦伕教習所,拓寬後汶公路(現台6線省道),鋪設至苗栗的輸油管將石油源源不絕的送出。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,礦場人員多被迫服勞役或徵調南洋當軍伕,至1945年台灣光復止,日人總共在礦場鑽鑿98口油井,幾乎將油田搜括殆盡、瀕臨枯竭。台灣光復後,出磺坑礦場已是人去樓空,油田開發生產的專業技術付之闕如,只能勉力延續油井少量生產,慘澹經營。民國51年出磺坑106號深井(3,561公尺)鑽探成功,確認這個地區的深部地層又蘊藏豐富天然氣,從此出磺坑重獲新生並從產油轉型為產天然氣礦場。台灣中油公司為保存國內此唯一產油的出磺坑老油田文化資產,並讓民眾認識油氣開發生產的常識,於民國70年在此設立「台灣油礦陳列館」,館內收集了自清朝迄今的眾多古油田文物、照片及模型,也有油氣探勘、鑽井、生產等的解說。出磺坑礦場歷經近一個半世紀,是台灣最早、最重要的石油、天然氣開採地,也是目前仍在生產、彌足珍貴的全世界第2古礦場。
地址:苗栗縣公館鄉開礦村36號 電話:(037)221300
交通資訊:苗栗縣72號東西向快速路,往大湖、汶水方向28.4公里處「出磺坑」出口,直達台灣中油「出磺坑礦場」。
資料來源:經濟部能源報導
出磺坑礦場的入口有座銅雕,呈現探鑽油井的中油人員辛苦工作的情形。
旁邊就是一條斜度非常陡高的地軌式纜車道,當年這纜車道具有運輸功能,但是現在已經不在使用,留給後人憑弔。纜車道全長550公尺,坡度約60度,是目前全台唯一保留的有軌式纜車道。
纜車道兩旁有些房舍,身為中油子弟兵的老吳,對這些房舍特別有感情,他就是看著這些中油建築物長大的。
再往上爬一些,就可以看到東西向快速道路。
就說60度是很陡的角度吧~~~
重機具維修庫:維修庫前設有兩個90度的轉盤,主要作為重機具移動搬運使用。
最後一定要來看鑽油平台啦!
鑽油平台的重機具重現於此
越往山頂走,越荒涼,路旁還有警告標示說附近有毒蛇出沒,嚇得我趕快往下走。
再趕也要拍個照片留作紀念吧~~~
往下走在地軌式纜車旁有現代化的辦公室,是的!這裡還有人在上班,不是廢棄的園區喔!
附近還有一些歷史建築物,像是十六號宿舍、防空洞等,不過大部分都已殘破不堪。
附近還是有儲油槽喔!
想要躲太陽,就去油礦陳列館參觀吧!雖然我對裡面的東西完全沒有概念,不過一想到可以利用各種機具把深海底下的原油抽取出來,就覺得這些工程人員非常厲害!!!
在出磺坑附近有一所小學,就叫做"開礦國民小學",曾經獲選商業週刊的百大特色小學,位於依山傍水的開礦國小,曾經因為礦場而興盛,也因著礦場的沒落而面臨裁撤的命運,所幸在校長老師的努力之下,學生人數已經破百...
特色簡介說明:人性化的校園文化、多樣化的課程設計、精緻的教學方法,讓孩子喜歡上 學,有效學習並培養適性成就。早自習有師生校內步道分享探索,每日第一堂課是社團課,學生可以帶寵物來上學,40台單車供孩子自由騎乘。(引自商業週刊百大特色小學)
我們去的時候是假日,校園裡空無一人,當然也就看不到特色了,真可惜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