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確定十一月中旬的活動地點,假日特地到新埔的兩家柿餅觀光農場踩線。車子開在新埔中正路上,看到天主堂,就要往左轉,準備爬坡囉!
首先來到的這一家叫做:味衛佳休閒農場。
沿著小路走上去,旁邊有一排甕做成的矮牆,讓我想打開來瞧一瞧,是不是和老媽一樣醃了一堆有的沒的,像冬瓜、酸菜、菜脯...之類的。
小廣場上有用竹子做成的大棚架,是天氣好的時候,風乾柿子用的,今天有一點點兒飄雨,為避免柿子壞掉,所以這裡並沒有曬喔,真可惜!
今天這裡正好有某個攝影同好會,來到此地拍攝,現場鎂光燈閃個不停,我這台小富士也不甘寂寞,跟著擠進去湊熱鬧~
兩位阿婆正在削柿子皮,我想這是為了讓人拍攝,而特地做的吧!
不到一會兒的功夫,柿子就削好了一整盤。
後面就是自然風乾的柿子,這樣擺起來還滿壯觀的!
從下往上拍!黃澄澄的柿子就在我們的頭上!
經過九降風吹拂的柿子,很快就「消風」了!(住在新竹的女人啊,不保養是不行的!)
在房子裡面,大部分的員工都在這裡先用機器削柿子皮。這個機器很厲害喔!他會轉彎呢~
機器削完皮之後,其他的員工就進行整裝、美容的工作,把沒削到的皮削乾淨和受損的部分削掉,就可以排在盤子上面了。這樣的動作真的比人工一個一個削皮要快得多。
這個告示牌說明了不同的月份曬不同的柿子品種,而我們要來的十一月中旬,看到了嗎?是柿子樹最美的時候喔(我真會選日子啊)!
二樓是柿子加工品DIY的場地,可以做染布,這個場地看起來比較簡陋一些!
後山的果園當然種了許有柿子樹,這時的柿子還沒有全部都成熟,所以柿子看起來還有些青澀。
不過少部分的柿子樹已經結實纍纍的了,看起來真美啊!
這是「筆柿」,長得細細長長的,算是比較新的品種。
果園裡不是只有柿子樹,還有台灣品種的葡萄柚樹。
超大的瓠瓜。
還有木瓜喔!
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荷花池塘。
廣場旁還有一間古老的三合院,這些都市的小孩應該很少看到吧!
不過這家觀光農場,大型車只能停在路邊,小孩還得走一段路才能進去。
再去看看另外一家:金漢柿餅教育園區。這裡的廣場比較大,可以讓小孩在這裡奔跑。
同樣有曬柿餅的盤子,不過今天沒有擺(星期日休息嗎?)
這裡的棚架是用鐵做的,看起來比較沒有FU~
廣場旁就有幾棵柿子樹,柿子已經結成黃澄澄的柿子了,好想摘下來喔!
這裡同樣也有柿染的體驗活動。
廣場旁的小公園,一樣也有各種不同的植物可供參觀。
兩家可以DIY的東西都大同小異,價錢也差不多,只不過,我比較喜歡「味衛佳」的感覺。
在回程的路旁,看到有人在撿煤炭,就下來瞧瞧!
原來這裡有一間煤炭窯,工人們忙著把相思樹燒成的木炭,裝進布袋裡,都沒有人要理我!我好想進去窯裡看看喔~
辛苦的工作人員在撿拾地上的碎木炭!
回程的路上又看到這美麗的天主堂。這座天主堂是屬於歌德式的建築,是西班牙籍神父於1955年建立的,難怪看起來與眾不同。
在颱風和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影響下,今天的新竹真的是名符其實的「風城」,也讓我見識到九降風的威力了,柿餅果然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的特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