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次會來到大溪老茶廠參觀,就是因為前一陣子看了一齣客家戲"茶金"之後,我開始對於台灣近百年前茶葉產業產生好奇。其實茶金這齣戲的拍照場景相當多,大溪老茶廠只是取景中的一小部分,有興趣的人還可以去追其他的拍攝地點。下次我們想去南投的日月老茶廠。
我們從新竹開車北二高往北方向在大溪交流道下,經過慈湖、百吉隧道後往台七線方向行駛,大溪老茶廠在一個小小的巷子裡,還好我們車上有衛星導航系統和路邊的路標,所以沒有迷路或是走過頭。
現在這個大溪茶廠,建於1926年,占地1670坪,舊名"角板山工場"。
大門口就看到大溪老茶廠的營業時間、入場券費用與專人導覽時間(只剩早上11點的一場)。
這座建築物融合台、日、英風格的綠建築,外觀看起來簡單清爽。
這裡也是觀光工廠
我們在櫃台買門票,每人100元,可以抵購物消費(不可抵餐廳用餐費用)。
場內擺著各式各樣的茶葉商品與農產品。
旁邊的一面牆,則是擺了一整個牆面的茶罐,都是大溪茶廠自產的茶葉,也是很好拍照的一面牆,呵呵~~~
還有另一整面牆的普洱茶,不仔細看的話,還真像放舊書的書櫃呢!
旁邊還有奉茶,喜歡喝普洱茶的人可以試喝。
賣場裡面還有許多各種茶葉相關的商品。
不過我比較喜歡的是在茶金這齣劇裡的,山妹每次都在試喝茶湯的畫面,一整排的茶杯還有裝茶葉的盒子,頗為壯觀!!
後面還有各種文創商品以及閱讀區。
在閱讀區泡一杯茶,看一本跟茶有關的書,真心覺得很愜意!
老茶廠的一樓還有展示許多早期的製茶工具。
秤茶葉的傳統磅秤。
望月揉捻機
浪菁機: 藉由翻攪方式,使茶菁相互摩擦以活化葉緣細胞,讓空氣進入葉肉細胞內,加速發酵作用進行。而翻動攪拌的動作也有助於茶葉均勻「走水」。(走水即蒸散之意)(轉載自大溪老茶廠的網頁)
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製茶機器。
風選機
製茶工廠沒有開放參觀,當天好像也沒有進行製茶工作。
這一區是老茶廠的歷史照片與相關古老的文件和商品包裝,可以了解當年茶葉商在製茶產業興盛的時代,有過哪些重要的資料與文物。
導覽人員特別請我們抬頭看天花板,除了有天井之外,還特別讓我們想想為何天花板都是黑黑的?主要是製茶時溫度相當高,製茶完後為了要散熱,所以特別做天井,讓散熱的速度加快,但是天花板也因為室內溫度高,而被燻得黑黑的。
接著我們走到老茶廠外面拍照。
大溪老茶廠的側面
紅磚控窯
最後我們走上二樓看看早期的製茶設備。
室內凋萎區:二樓的室內凋萎區,裡面有縱橫交錯的老檜衍架,一共151支,其運用榫頭及力學結構,在視覺上有種撼動人心的美。
檜木凋萎架:早期龐大的外銷量,讓老茶廠留存下來的萎凋架數量眾多,款式分為早期紅檜木製的萎凋架,以及後期使用尼龍塑膠網的萎凋架。為了使茶葉不落地,使用時會將茶菁平鋪於萎凋架上,再一層一層往上堆疊。一旁的梁柱上一孔一孔的痕跡,就是用來固定萎凋架的榫眼(以上說明轉載自大溪老茶廠的官網)。
由於茶葉的萎凋過程中,溫度不宜過高,除了一樓的天井之外,二樓的天井兩旁設有木製百葉窗,以利製茶師傅調整開合,控制溫度。一整排的木製百葉窗,又是個拍照的好景點。
二樓後面排了許多椅子,是屬於展演區,這一天沒有展演,所以椅子都堆在一起,不過整體看來,另有一番滄桑之美。
再走到二樓外面,往下可以看到一個小水池,裡面是餐廳。炎熱的夏天看到這一池水,瞬間感到一陣清爽,想必用餐時也一定心情舒暢~~~
餐廳的入口在一樓,有點心也有餐食,最低消費為200元,不過我們沒有進去享用美食,只有在入口拍照。
大溪老茶廠作為一個對台灣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歷史建物,裡面保存的古蹟,讓我們對台灣的歷史又有更深一層的了解,目前也是桃園市的觀光工廠之一,這樣的轉型經營型態,是值得學習的!!
大溪老茶廠
地址:桃園市大溪區復興路二段732巷80號
門票:100元(可以抵購物消費) 120公分以下及身障人士免費入廠
營業時間:10:00-17:30
定時導覽:11:00(先看影片10分鐘,專人導覽50分鐘)